在吉林长白山的春色中,一株株破土而出的山野菜,正悄然撬动吉林经济的“山野”新通道。从林间野味,到餐桌佳肴,再到产业矩阵,从深山集市到全国冷链,这场始于舌尖的绿色革命,不仅让刺嫩芽、大叶芹等山野珍馐成为消费市场的“新贵”,更让人们看到那些藏在深山里的小小野菜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特色“山野经济”新机遇。
小野菜构建大产业,特色资源正转变为吉林发展的“新机遇”。长白山蕴藏着全球稀有的山野菜,其独特的风味,让许多人“心心念之”。刺五加的药用成分、蕨菜的多糖含量、猴腿菜的微量元素,这些经由自然筛选的独特品质,在食品健康化浪潮中身价倍增。山野菜凭借绿色无污染,营养价值高等优势被大众熟知,每年仅白山市自然采集的山野菜就达数万吨。如今,通过建立资源保护区、制定山野菜生产标准,将“靠天吃饭”的采集经济升级为标准化产业,不仅提升山野菜的产量,也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山野产业不仅有“舌尖上的体验”,还有文旅的有益融合。相对于山野菜的“走出去”,打造特色山野菜的“采摘”旅游模式,这种对游客的“引进来”,也是一种别样的体验。例如,通过构建“采摘观光、美食体验、文化民宿”产业链条,实现从“卖资源”到“卖体验”“卖健康”的跨越,重构了传统农业的价值曲线。同时,以“野菜”为特色的加工体系不断构建,让山野菜成为地方美食的特色,不断丰富餐饮门店的野味“可选项”,为越来越多的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动力,成为了发展的助推剂。
打造吉林特有的山野品牌效应,让吉林“山野”不仅有口皆碑,更要具有独特的品牌影响力,这是吉林“山野”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如今,“长白山珍”地理标志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都获得了极高的认可度,抚松人参宴、集安山珍火锅等菜品入选国家级非遗美食名录。当“吉林山野菜”走向公众消费的视野之中,当越来越多“长白山味道”的区域农产品被消费者认可,吉林“山野”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也构建起立“山野”美味的品牌体系,让吉林“山野”成为更多人眼里的香饽饽。
“山野”美味,藏于深山,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离不开交通的硬联通。今年,沈白高铁即将通车,长白山地区的白山、通化等地将迈入“高铁时代”,山野菜等优质农特产品可通过高铁直供全国。届时,通过“高铁+航空”多式联运,实现12小时直达长三角的“鲜度承诺”成为可能。同时,梅河口的山野菜预制菜通过高铁快运,上午生产、傍晚即可摆上广州商超货架。交通动脉的打通,使长白山特色资源的辐射半径得以扩大,市场容量呈几何级增长,吉林“山野”也将会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以采摘“山野”的村庄端上金饭碗。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吉林的山野菜经济无疑让世界看到,越是地域性的生态资源,越具有转化为全球性产业价值的可能。当长白山的绿意通过产业链条转化为发展动能,当“土特产”成长为百亿集群。这片黑土地上的山野菜,正书写着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的新时代答卷。(刘颂寒)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