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夯实数实融合发展的人才根基 理论-长白时评 罗丹 3875555
【光明时评】夯实数实融合发展的人才根基 理论-长白时评 罗丹 387555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光明时评】夯实数实融合发展的人才根基
2024-08-19 来源: 光明网

  作者:童天(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在上海,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无人码头”洋山港四期码头,港口配载时长较之前大幅减少,提高了港区运行效率,为企业提质增效注入更多动能;在黑龙江,数智升级让铝加工老牌企业在新赛道取得新突破,机器人操作在保障生产进度、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岗位人手配置压力;在广西横州,当地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契机,依托茉莉花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互联网+茉莉花”发展模式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茉莉花销售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近年来,我国数实融合步伐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数字产品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创业活跃。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灯塔工厂”62家,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1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2万亿。数实融合深入发展,离不开大批数字人才的强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数智科技赋能下,实体经济插上“智慧翅膀”,促进生产工艺升级、生产效率跃迁和生产柔性优化,从而实现质的飞跃。当前,我国已迈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交叉融合发展,并向实体产业纵深渗透的数智化新阶段,产业生态重塑和人才需求变革也在同步演进。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在数智赋能千行百业的背景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共识得到更广泛凝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在此过程中,数字人才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是数智科技的创造者、数智技能的使用者,也是推动数实融合的关键纽带,其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数字经济的创新高度、渗透深度和覆盖广度。

  数实融合为企业注入新动能,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近期人社部公示的19个新职业中,有近半数标注为数字职业。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规模正不断扩大。有研究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带动就业人数将达到3.79亿。随着产业数智化转型对职业结构的重塑效应逐步显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不过,也需要看到,我国数字人才供给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人才规模、素质技能匹配、关键领域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无法完全满足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这要求我们紧贴实际需要,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面对澎湃的数字化浪潮,加快数字人才体系构建亟须提速和提质。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以人促产、以产育人的人才发展模式,完善多元、柔性、灵活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多方面资源,合力培养数智化、绿色化、复合化、高端化的数字人才大军。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院校、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政策、技术、资金等资源要素配置,不断完善人才培育和使用机制,积极推动各领域人才队伍数字化转型。在国家、区域与产业层面,探索建立分层联动、横向衔接的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制度,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投入数字人才队伍的开发建设。建设并完善数字人才发展生态,将数智课程纳入通识教育,以前沿科学和应用技术引领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鼓励数智转型企业建立体现数字技能价值激励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紧缺急需数智人才动态目录,并针对重点领域探索建设产教融合的数字人才开发服务体系,为数实融合、产人协同的共进互促夯实基础。

来源:光明网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