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扎实抓好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支撑。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国务院专题会议再次强调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只有进一步筑牢高标准农田这个根基,我国的粮食安全才有更可靠的基础。必须看到,我国粮食产量虽然连续多年维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仍然受到极端气候如干旱、洪涝的威胁,根基还不牢固。从历史经验来看,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关键保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耕地质量、产出能力等明显提高。据专家分析,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许多农田可以达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可见,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应对极端气候的重要举措,又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根本之策,必须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抓实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在提高防灾能力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部分地区水务供排水基础设施、河道沟道等遭受不同程度损毁,行洪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秋粮完成采收之后,正是各地抓紧抢修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用好中央财政增发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万亿国债,抓好具体水利工程的施工,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第二批主题教育与推动“三农”工作结合起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