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中国馆9日举办主题为“绿色技术、绿色未来”的边会,分享中国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智慧与力量。特别是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上,中国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和技术输出,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解决方案,让沙漠之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荒漠化治理样本。近年来,中国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库布齐沙漠绿化项目为例,这片曾被誉为“死亡之海”的不毛之地,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如今已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沙漠治理的成功典范。库布齐模式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了生物多样性,更为周边居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中国在荒漠化治理上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一座“绿色长城”,诉说着中非携手共筑生态屏障的美丽故事。在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框架下,“中非绿色技术公园”成为本次COP16的一大亮点。该项目由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泛非“绿色长城”组织共同打造,旨在应对撒哈拉沙漠南扩带来的威胁。通过引入中国的抗旱植物种植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经验,项目成功地在当地建立了有效的植被恢复体系,初步遏制了土地退化的趋势。不仅如此,双方还续签了谅解备忘录,承诺在未来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更多类似的成功案例。
科技赋能,迎来绿色变革的“腾飞”。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依靠科技创新,绿色变革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与中国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得益于中国提供的先进监测系统和综合治理方案,乌兹别克斯坦在土地退化治理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尤其是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和智能灌溉系统后,当地不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智慧共享,共谋全球荒漠化治理新路径。面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唯有加强协作、资源共享,才能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在COP16会议上,中国强调了国际合作在荒漠化防治中的重要性,呼吁各国加强交流互鉴,携手共建绿色家园。我们愿意与其他受影响国家分享成功的治沙经验和绿色技术,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与援助等多种形式,帮助那些仍在荒漠化威胁下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COP16上中国荒漠化防治成果的展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缩影。除了分享成果外,中国还在COP16上重申了自己的环保承诺,宣布将进一步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投资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法规,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治理。相信,在全球荒漠化防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一定能够共同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从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四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