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 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除夕的饺子年年有。
“忙年歌”为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间儿童歌谣,又称其为过年谣,“忙年歌”通过童谣的方式,完整地描绘了各地民间的习俗。
2月2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小年。小年,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小年下”“小年节”等。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
祭灶王,是小年的标志性习俗。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写道: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鲁迅先生在《送灶日漫笔》中描述道: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我们中国人意中的神鬼,似乎比活人要老实些,所以对鬼神要用这样的强硬手段,而于活人却只好请吃饭。
除了祭灶王,小年这一天人们还要剪窗花、扫尘土、理发、洗浴、煮汤圆等。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过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传统小年,北方和南方不是一个日子。以长江为界,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过小年,南方要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为什么小年还分北方和南方呢?
中国古人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也就是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水上人家、渔家等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之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宋代之前北方多为政治中心,受官方文化影响深,所以人们过小年选在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则为腊月二十四,鄱阳湖沿岸等地保有旧船家习俗,小年选在腊月二十五过。
小年是过大年的重要开端,是春节的序曲。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都是一致的,迎祥纳福的美好期盼都是一样的。
在与时俱进的年俗风尚里,中华儿女感受着绵延千年的心灵共振。各地喜迎新春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涌动着文化自信自强的澎湃力量,诠释着文化丰年的时代新韵。
当火红的灯笼挂起来,当璀璨的彩灯亮起来,春节的装饰点缀着大街小巷,浓郁的年味开始在周围弥漫。让我们挥别过去,一起拥抱崭新的一年。只要努力拼搏奋斗,我们的生活就会一年更比一年美好幸福!(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