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农历四月廿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此时太阳黄经达75°。
芒种是唯一一个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和大自然的相处中,人们学会顺应天时、规划秩序。芒种时节,梅黄麦熟,大江南北皆为收获与耕作的热闹景象。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是三农最为繁忙的时机。
在我国南方地区,芒种时节就进入初夏梅雨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此时黄淮平原也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及风、雹等天气,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西南地区进入一年中的多雨季节,高原地区的冰雹天气开始增多。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炙热了。
宋代诗人陆游写道:“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虽说收种两头忙,但芒种这一节气名称,更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勿过天时,抓紧播种,以成丰年。用先贤的智慧提点后人,无论夏收,还是夏播,都要抢时间、占先机。中华大地上的各种芒种节俗,大多是在播种粮食作物的同时播种生活的希望,其中既寄托着对自然最纯粹的敬畏和感恩,同时也饱含着对生活富足、家庭安康的美好憧憬。
无论从芒种的内涵变迁、还是从芒种的物候节俗来看,对于农耕文明主导的古代中国来说,芒种时节关系到许多家庭农事的成败、收入的多少乃至生存。从这些层面来说,芒种之芒就不仅仅是麦芒、稻芒,也不仅仅是忙碌、繁忙,而是一种希望、一种生命力的体现。
芒种是收获,芒种也是希望。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仍旧是中国各地开展农业生产、适应自然变化、调整生活状态的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对芒种节气丰富意蕴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文明的发展、南北文化的交融、经济中心的变迁,更能够看到中华民族无穷无尽的斗志以及永恒不灭的希望。
一收一种间,倾注着晶莹的汗水,也交织出生命的智慧与光芒。唯有播种希望,潜心耕耘,方能收获生命的丰盈。(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