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后继有人传承创新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856017
【地评线】长白时评: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后继有人传承创新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85601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后继有人传承创新
2024-06-1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保护与传承,是一代代人记忆与技艺的承续,离不开一批批艺高人胆大的人才引领和担当。同时,要培养坚守匠心、与时俱进的非遗传承人,以多元渠道吸引各领域人才投身其中,打造非遗“年轻态”。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主流短视频平台上30岁以下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72%。非遗内容观众和非遗产品消费者以“90后”“00后”为主。

  非遗保护与传承能不能红红火火,关键在人。曾经在过去一段时间,许多非遗项目由于缺乏传播渠道而鲜为人知,也因未能找到创造经济效益的方式而面临“人走技艺失”的困境。如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已不只是非遗传承人坚守的一门传统手艺,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广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时尚元素。青年人是创造新文化的生力军,也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力军。

  网络分享助推年轻人传承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当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令青年传承人和年轻的爱好者们,找到了宣传和推广的新路子。从泥塑、木雕到糖画、剪纸,从曲艺、戏剧到医药、民俗……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多项。随着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通过短视频平台或者生活类社交平台分享非遗作品,让一个个隐藏在民间的非遗项目走进公众视野。在某热门短视频平台上,“00后”和“60后”最爱看国家级非遗相关内容,甚至形成了“线下体验—线上分享—反哺线下”的传播路径。

  融入生活的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本就来自生活,只有走进当代生活,才能逐步走进公众的眼中、心中,在给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精神滋养的同时获得传承与发展。现在,越来越多人将非遗项目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非遗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结合起来,成了生活必需品上的时尚元素,如马面裙、苗绣挎包、故宫口红、剪纸手机壳等,因兼具传统技艺、古典审美和现代审美而备受欢迎。这使越来越多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丰富、高级并引以为傲,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后继有人传承创新。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进一步激活非遗“一池春水”,更好地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需要厚植人才沃土、传承后继有人,这既是全社会的深切期盼,也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重要基础。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工艺也在现代生活场景中焕发独特魅力,这种变化的背后,是许多青年借助新场景、新渠道,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统一的理念贯彻到文化传承事业中,持续创新、孜孜以求。这是值得珍视的现象,要切实给予传承人更多关心和扶持、理解与尊重,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看到非遗不仅有过去,而且有未来,在每个人心中都种下“非遗传承伟大而光荣”的理念,吸引越来越多有热情、有想法、有干劲的青年加入进来,让非遗保护与传承实现年轻化群体化,不断提升非遗的文化影响力。 (久泰平)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