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说文解字》曰:“处,止也。”“处暑”表示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暑气开始消退。我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结束,率先开启“秋高气爽”的天气模式,每每风雨过后,人们能明显感受到降温的惬意。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处暑,宛如一位轻盈的使者,携着清凉与澄澈,悄然降临人间,为大地勾勒出一幅万景清和五谷丰的美好画卷。
处暑三候,意蕴丰富。物候变化,节气名片,每一候都蕴含着独特的自然现象和生命韵律,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是对人间生活的提醒。一候鹰乃祭鸟,老鹰感知到秋气的肃杀,开始捕猎鸟类,并将猎物陈列,如同进行祭祀一般,展现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智慧和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知。二候天地始肃,此时天地间草木开始凋零,万物逐渐进入内敛的状态,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展现生命的轮回与更替。三候禾乃登,“禾”是各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之意,意味着谷物开始成熟,丰收的季节已然来临,大地一片生机勃勃。雄鹰祭鸟,人称“义举”;万物凋零,吹响警笛;谷物成熟,好好珍惜。大自然用有声无声的语言提醒人类生活遵循自然,顺势而为,走向美好。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天气变凉,丰收欢畅。处暑以后,气温日夜差别增大,由于夜寒昼暖,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因而庄稼成熟很快。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谷”“处暑三朝稻有孕”等,都说明处暑节气后,作物很快要收获了。“处暑动刀镰”,我国南方地区的早秋作物陆续成熟,进入秋收的大忙时节。该收割的及时收割,不能收割的准备收割,收获的季节,不能懒惰,不能懈怠,必须把“争秋”落到实际行动中。田野里,稻谷金黄,麦浪飘香,农民们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处暑高粱遍地红”“处暑三日割黄谷”,丰收的景象是大自然对人们辛勤耕耘的最好回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
处暑民俗丰盈,生活阳光快乐。民俗与节气相伴,精神文化名片。民俗的背后都有厚重的故事,有深沉的情感寄托。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处暑送鸭,无病各家。鸭肉味甘性凉,具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养胃生津的功效,可增强免疫力,预防秋燥。处暑前后,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抒发亲情思念。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获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这都是对丰收的期盼。自唐朝起,我国就有处暑煎药茶的习俗。煎药茶是为了入秋吃点“苦”,帮助人体清热去火、消食润肺,如今,温州当地人还保留有处暑煎凉茶的习惯。当然,还有饮用酸梅汤、龙眼配稀饭、泼水节等其他民俗,不管怎样的民俗,一切都是为了生活的美好,是一种浪漫的乐观主义。
秋风吹散暑气,人间迎来新凉。2024年8月22日(农历甲辰年七月十九日)22时54分,迎节气“处暑”。经历了春的播种、夏的耕耘,人们在处暑时节迎来了收获的希望。无论生活中遭遇怎样的风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顺应自然的节奏,就一定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时刻。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畅游郊野,赏秋意浓。桂香溢,九霄净。暑退秋澄美,行止更从容。处暑万景清,拥抱五谷丰。(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