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早上,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一处四合院里欢声笑语。循声而入,里面有排戏剧的、练古琴的、做旗袍的,还有文化市集。“美后肆时”四合院,因坐落于美术馆后街40号而得名。2020年9月,这里改造一新,开门迎客,每年提供千余场优质公共文化活动。如今,这里既是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也是众多游客的“打卡”地。
文化具有着凝聚民心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功能,已经成为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也是很多人们的共同诉求。“美后肆时”四合院建设就契合了群众需求,5400多平方米、上下四层,演播厅、美体馆等21处文化活动空间错落分布。建成后,21处文化活动空间交由社会力量统一运营。几年来,运营方陆续与100多家机构团体、700多名文化讲师建立合作,东城区相关部门、景山街道帮着运营方联系对接,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演艺资源。
为民生“提质”,让幸福“加码”。从数据来看,“美后肆时”已经实现总进馆78万人次,开展公益类文化活动4700余场,堪为文化惠民的生动缩影。在这背后就是,坚持文化惠民理念,东城区已高质量建成运营街道市民文化中心17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160余个。也不仅仅是东城区,全国各地博物馆、文化馆、文化遗址等都是人潮涌动,各具特色的文化惠民活动为人们送上了缤纷文化佳宴。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不断地增强着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的背后,是国家在文化惠民方面出台的一系列“硬核”措施。比如,党的十八大以来,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正在加快形成。当前,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农家书屋、社区书房、文化驿站等正在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借助日渐普及的互联网,广大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了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惠民工程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工程,其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也已经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接下来,要多措并举,让公共文化生活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这在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林溪)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