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2024年的霜降时间是10月23日(农历甲辰年九月廿一)。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霜降三候,生命故事进入沉淀季节。霜降三候: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蜇虫咸俯。豺乃祭兽,指的是豺狼等动物为了过冬开始大量捕获并储存猎物,吃不完的食物堆放在那里,就像是在“祭兽”。古人认为这是豺狼在祭天报本,感谢上苍的馈赠。自然的现象,古人的想象,都在悄然告诉我们生命故事进入沉淀季节。草木黄落,描述的是秋天草叶枯黄,西风漫卷,寒冷的天气让草木失去了生命力,树叶纷纷掉落,这一现象象征着秋天的悲苦和生命的凋零,这是自然与人事的联想,其实,也是生命的悄悄孕育。蜇虫咸俯,指的是蛰居的虫子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这是自然界进入休眠的标志,等待来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是生命的智慧,冬眠是为了保存体能,更好地在春天奔腾。
霜降农事与民俗伴随寒冷走来,有条不紊。霜冻是指温度骤降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危害作物的是“冻”不是霜。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人们非常重视,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登高远眺,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不管是农事与民俗,都折射着人们直面寒冷,勇敢向前的精神与情怀。
人间至此秋色尽,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大,景色变迁快,触发文人情怀,霜降诗词文化精彩纷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这是诗经《七月》里,农民在霜降的时段,抢着收获作物,趁着太阳好,晒干秋收的谷物,虽然冷,却一直在为生活和未来劳作。“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屈原《远游》写的是那霜降时节,细小的霜降临在草木间,霜寒之气,持续下沉,我悲伤那些美丽的芳草,受不了这寒冷严酷的摧残,已经凋零。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张九龄《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则写近地面的灰尘和水汽都被霜凝结,天空通透晶莹,呈现最美的湛蓝之色。站在高山高楼栏杆上远眺,可以看见河流蜿蜒至远方,甚至分明可以看见寻常看不到的渡口。还有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霜降草花落,林柯亦纷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等。这些诗句从诗人独特的视角描述、思考霜降,挥毫霜降诗词文化画卷。
霜降秋收官,暮秋霜花美。草木黄落,气寒霜凝。草木黄了,叶儿落了,露珠一个寒战,悄然变成霜花。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菊花之美,芙蓉之美,红叶之美,让霜花美不胜收,这是傲寒之花,这是清新之美,这是对人们秋季忙碌的收官总结,这是为人们冬季生活的助力加油。(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