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诗词女儿走了 风雅永存人间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01940
【地评线】长白时评:诗词女儿走了 风雅永存人间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0194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诗词女儿走了 风雅永存人间
2024-11-2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24日,南开大学透露,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去世,享年100岁。一生只做一件事,叶嘉莹是诗词的女儿,诗词孕育了叶嘉莹,让其成为风雅的先生;叶嘉莹升华了诗词,让诗词成为人们心中的风雅的天使。2021年2月,她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概括了叶嘉莹的一生,“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现在,诗词女儿走了,但是风雅永存人间。

  风雅从“不顺遂”站起,让生命成为美丽传奇。叶嘉莹一生不算顺遂,却足够精彩,风雅从“不顺遂”站起。叶嘉莹喜欢荷花,小名“小荷”。“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读初二时,“七七事变”爆发,叶嘉莹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母亲因病去世,刚考入辅仁大学的叶嘉莹写下八首《哭母诗》;1948年,24岁的叶嘉莹在南京结婚,在战乱中随丈夫迁居台湾,到台湾不久,丈夫因故入狱,出狱后再没有工作,叶嘉莹靠着辛苦教书,承担起养活家中老小的重担。虽然风雨飘摇,但她坚持研究诗词,讲解诗词。诗词滋养了她,她让诗词生辉,她在台湾的中学、大学讲古诗词,很受学生欢迎,更曾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邀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智慧,支持叶嘉莹度过了平生种种挫折。因为诗词,她把人生活成了风雅;因为诗词,她把生活的磨难变成生命的传奇。

  风雅在诗词中熠熠生辉,成就诗词女儿风采。“千年传灯,日月成诗。”数次经历磨难,她丢掉了衣服、行李,却始终将恩师、诗词大师顾随的授课笔记随身携带。“天地之间,除了这些笔记,再也没有记录老师讲课的东西,是他把诗丰富美好的生命传达出来,所以,拼尽一切,我也要把这些东西带出来。”她一直在努力教书,想把自己亲自体会到的古典诗歌里美好、高洁的世界告诉年轻人。在南开大学教书时,叶嘉莹的课堂上常常挤满了人。人们既倾慕她的才华,也为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平和气质所折服。无论是日常还是接受采访,她的确很少主动向旁人聊起自己曾经经受过的坎坷。她打扮得体,衣着清新素雅,外表平和,内心操守从不因外物而变。叶嘉莹先生是中华诗学的代表,是以中华文化作为一生之本的人。我们通过叶嘉莹感悟了诗词中的风雅,看到了人生的风雅,启迪我们用人生奔腾成就自己独特的风采。

  风雅在理想坚守中昂然,“弱德之美”永流传。叶嘉莹自创了“弱德之美”的概念。叶嘉莹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弱德之美”不仅是词体美学的意蕴,更有人格风骨的美感,是一种在承受压力时坚持理想、坚韧不拔、外圆内方、一以贯之的美 。“我从来不为自己的得失利害而烦恼。我内心有理想、有持守。这样我就活得内心很平安,也很快乐。”“我所做的不是为了个人的追求。”叶嘉莹说,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她捐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将历年稿酬及出售北京、天津房产的收入计1857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设立迦陵基金,推动诗词教育,后又于2019年再次向迦陵基金捐赠1711万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莫过于水”。

  诗词女儿走了,叶嘉莹用一生把自己变成了一座诗词丰碑;风雅永存人间,叶嘉莹用诗词书写了生命风雅的最美篇章。她让风雅从诗词中走出,她让人生成为风雅诗词。(殷建光)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