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发展地标美食,文化“佐料”不可少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05086
【地评线】长白时评:发展地标美食,文化“佐料”不可少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0508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发展地标美食,文化“佐料”不可少
2024-12-06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根据《地标美食质量技术规范》,地标美食是指在国家地名规范制度和国家地名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当地食材、当地独特技艺打造而成的,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独特风味、风土民情的特色美食。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南京盐水鸭、天津煎饼馃子……来自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协会开展的地标美食促消费活动已覆盖20多个省份,地标美食日益成为餐饮行业地域文化的符号和名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美食造一方福”。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地域特征、物候条件等差异显著,也孕育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伊通烧鸽子、鸡汤豆腐串、煎粉、延吉冷面、长春酱肉、松原蒙古族馅饼等等,这些融合了东北地区风味和民族特色的吉林美食,就“挑逗”着人们的味蕾。尤其是延吉冷面,因独特的冷面和牛肉汤、黄瓜、鸡蛋、泡菜等配料而闻名,一度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可以想象得到,在炎热的夏日,吃一碗冰凉的延吉冷面,真的是“爽爆了”。

  爽了味蕾,鼓了“腰包”。形形色色的美食在让人们享受“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也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以螺蛳粉为例,2023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高达669.9亿元,同比增长11.5%,已然成为柳州的新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旅游业红红火火,也带动着美食行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相关数据显示,美食是游客最关注的体验因素,45.5%的游客重视旅途中的美食体验。前不久,“世界锅包肉大赛”在吉林市举办,就为吉林的美食带来了一波新的流量和销量。

  “地标美食的根是农业,身是加工服务业,灵魂是文化产业。”每一道美食,其背后都充满了故事。比如,锅包肉原名锅爆肉,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多年以来,锅包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也已经成为了东北美食文化中的一张名片。在白山松水间,美食与文化完美融合,共同书写着吉林的独特魅力。这也启示着我们,要注重地标美食及其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推广,使其成为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美食不仅仅意味着味蕾的享受,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地域的印记。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鼓励地方传承发扬传统烹饪技艺和餐饮文化。接下来,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推广地标美食过程中,注重食材和特色的结合、文化与品牌的打造。要持续加强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不断提升地标美食影响力,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味蕾需要同时,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赋能。(杨飞)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