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教育部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各类在线课程平台30余个,上线慕课超过9.7万门,学习人数达13.9亿人次,我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智慧高教平台共上线优质在线课程3.1万门,累计参与授课教师7.8万人,超过9300万人次访问,用户范围覆盖海内外183个国家和地区。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正悄然展开——慕课(MOOCs,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崛起如同一股强大的“数字风暴”,席卷全球教育界。如今,我国已上线超过9.7万门慕课,几乎涵盖了所有学科领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教育宝库之一,这股教育领域的“数字风暴”,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更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认知与获取方式,也深刻影响教育的本质和未来方向。
“云课堂”打破地理界限,教育资源均等化加速。传统教育体系往往受限于物理空间,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于大城市和名校,而慕课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壁垒”。比如,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翁恺在给“前十名”的慕课学员寄纪念品时才知道,一位几乎天天和自己互动的学生,住在连快递都到不了的偏远山区。快递到不了的地方,知识能瞬间抵达。毫无疑问,慕课的出现,促进了教育公平,为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做出了积极贡献。
个性化学习,实现专属知识地图“私人订制”。与传统教育相比,慕课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高度个性化,学员可根据自身兴趣与需求,从庞大的课程库中挑选最适合的内容,制定个人学习计划。谁能想到,大山深处的小学生,通过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学习了“古文字学”等近10门慕课;而一位87岁的老人,退休后开始摸电脑,迷上了医学、营养学类慕课……知识的自由选择,让你的学习成为一场探索之旅。
互动创新,打造新型师生关系。在慕课平台上,师生间的距离被拉到了屏幕之外。视频讲解、论坛讨论、即时问答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学生与老师建立起直接联系,促进了深度交流与思维碰撞。“这个问题,请喀什大学的同学回答!”提问的老师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教授。这只是“云课堂”的一个缩影,在慕课平台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学生们可以同上一堂课,举手发言、参与互动,新型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升华”。
慕课的出现,让“终身学习”有了更多可能。慕课倡导的理念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潜能,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鼓励人们走出舒适圈,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不断升级自我。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帮助个体适应挑战,实现职业生涯和个人兴趣的双重发展。
不过,慕课这场“数字风暴”并非没有挑战。在线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对于在线证书的认可度也有所不同,这影响了学员对所获得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信心。这就需要设立权威机构或第三方组织来评估和认证慕课平台及其提供的课程,确保教学质量符合标准。同时,推动更多雇主接受并认可在线学位或证书,增加其社会认可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求知者带来便捷且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方不负开设慕课之初衷。
总之,“数字风暴”下的教育转型,成为必然。随着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慕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在线教育带来的变革,学校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路径,而教师则要不断提升信息化素养,探索更加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随着“数字+”的不断深入,未来教育的在线学习环境将更加沉浸式、互动性强,从而让“教无定所,学无止境”成为社会和个人发展之必然。(四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