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月5日,小寒。这是进入冬天的第五个节气,也是24个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节气,恰逢三九前后,标志着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段到来。在古代,冬季被分为孟冬(农历十月)、仲冬(农历十一月)和季冬(农历十二月),这三个月合称为“三冬”,小寒是季冬的标志性节气。小寒期间,冷空气十分活跃,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在冰点之下,可谓天寒地冻。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但是,物极必反,阳气已经萌动。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严寒天气下,春天正在悄悄萌发。
花信风起,小寒画卷飘香。天寒地冻,自然有情,二十四番花信风大幕拉开。《岁时记》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小寒花信三候指的是梅花、山茶花和水仙花。梅花,以其耐寒性和先花后叶的特性著称,常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象征着坚韧和不屈。山茶花,以其耐霜雪、四季常青的特点而闻名,花朵色彩丰富,有红、紫、白、黄等多种颜色,代表着持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水仙花,以其清新雅致的花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而著称,以其高雅的姿态和清新的香气深受人们喜爱。小寒画卷,徐徐铺展,寒冷闻幽香,生机暗昂扬。
花木让小寒时节有了温馨,动物当然也不甘落后,尤其是鸟儿,更是率先行动,春之序章悄然奏响。一候雁北乡: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此时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开启了拥抱北方春天的征程;二候鹊始巢: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准备繁衍后代,喜鹊登梅,一“鹊”当先了;三候雉雊:“雉”是野鸡,“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鸡”祥如意,奏响春天序章。鸟是春的使者,他们已经出发,飞翔在奔赴春天的路上,我们的心也在春的召唤下充盈美好,喜迎春节。
诗词民俗,雅俗共享季冬。“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描绘了喜鹊忙碌筑巢的景象,它们或在河岸边觅食,或在树梢间穿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生命力与美丽总能在冰寒的日子里找到出路。“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讲述小寒时节东风刮动,红白的花朵如雪一般在栏杆上盛开,等等。寒冷与生机相伴生,诗意盎然。当然,我们老百姓的民俗就更加烟火气飘香了,吃腊八粥是小寒的重要民俗之一,腊八粥由多种食材合水煮熟,有调脾胃、补中益气、驱寒强身的功效;吃菜饭在南京等地尤为盛行,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板鸭丁一起煮,味道鲜美;广州人则喜欢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配以炒香的腊肠、腊肉、花生等,有助于驱寒。民间有写春联、喝腊八粥、赏梅、冰嬉等习俗。当然,还要准备年货,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为春节做准备,等等。天气虽寒,内心已暖,我们已经准备迎接春天了。
银装映冬色,小寒育春华;梅香暖乾坤,围炉话新年。韶光流转寒冬岁末,天地静谧时光悠悠。小寒虽寒,望春则暖。不必抱怨一地鸡毛,不必忧心困难不散。小寒,是冬的威严,是春的先声。围炉解“馋”,倚雪寻“香”,年味渐“浓”,走过风雪严寒,就是春暖人间,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小寒时节,春山可望。(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