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让文明绿色清明蔚然成风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35194
【网络中国节·清明】让文明绿色清明蔚然成风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3519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网络中国节·清明】让文明绿色清明蔚然成风
2025-04-0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民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专门印发通知,要求全面做好2025年清明节祭扫工作。通知要求,要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倡导厚养薄葬、慎终追远的理念,通过举办文化讲座、集体追思、主题展览等活动,让群众在缅怀先人中传承优秀文化。

  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作为传统节日的清明节,有许多习俗一直在传承着。国人选择的祭扫用品和扫墓方式也与时俱进,悄然发生着变化,与社会发展生活改善有一定关系。但不管怎么发展变化,清明节习俗文明才“清明”。

  慎终追远,崇尚文明。中华民族是讲求“孝道”的一个国家,从人性的深度和高度来认识,就是对先祖的缅怀和记忆,是一种爱的回报。清明节最主要的习俗还是扫墓、祭拜祖先,这种习俗早在汉代就已经流行。如今,清明祭祀形式和祭品上悄然变化,可以理解为人们物质条件改善,想对先人有所表达、让逝者享受现世乐趣的心情,但过分追求“高档奢华”的祭品,与文明社会是不相称的。清明祭祀的真正含义是追思,真正的孝道与缅怀,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近年来,“鲜花祭扫”“网络祭奠”“植树缅怀”等绿色祭扫方式逐渐兴起。一束鲜花、一杯清酒、一段追思文字,同样能表达对逝者的深情。让清明更“清明”,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探索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祭扫方式。

  精神抚慰,信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阴阳和谐,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心理抚慰。因此,“清明”是内化于心的信仰。提倡节俭绿色祭祀扫墓,让“心祭”胜于“行祭”植根于孩子们心中,正确理解清明扫墓的意义,这也是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节点。从社会角度看,清明祭祖或者祭扫先烈,慎终追远,是为了更好地不忘初心,激励前行。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继承孝道、传承家风、缅怀逝去的亲人都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文明素养的提升,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通过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逝者,既达到了祭扫目的,又利于丰富清明节日内涵。不仅如此,还可将追思缅怀逝者与弘扬优良家教家风有机结合起来,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这样更富现实意义。

  天朗气清,清爽明净。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即便祭祖、扫墓,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慰藉。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今天看来,清爽明净之风更应该是清正廉洁之风。对党员干部来说,清明不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该注意廉洁自律,切忌动用公车出行、公款消费,要把握住公私的边界,在细节小事上也要树立廉洁清明的形象。

  文明祭扫,重在行动。对于个体来说,每个人都积极争做新时代文明践行者,时时处处守住道德底线、不踩法律红线,只有每个人自身防护意识增强了,才能既保障自身安全,又为整体平安尽一份力。对相关部门来说,需要切实履行监督管理的责任,及早做出科学安排,做好扫墓祭祀的科学预案,让各个环节都运转起来,发挥监管作用,形成有效的安全保护网,让清明节过得清洁、明净、有序、平安,让清明祭扫文明之花在神州大地上竞相绽放。(久泰平)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