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推动耕地质与量双提升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798723
【地评线】长白时评:推动耕地质与量双提升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79872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推动耕地质与量双提升 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2023-12-0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要深刻认识加强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各地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取得较好的成效。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2年自然资源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共有耕地12760.1万公顷,约合19.14亿亩,净增加约130万亩,耕地面积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耕地保护要强化忧患意识。必须看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一方面,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一方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问题依然突出,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农田水利方面欠账还很多,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因此,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把耕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据了解,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这是一笔“沉睡”的财富,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据测算,每改良和耕种1亿亩盐碱地,能为中国增加100亿公斤以上粮棉油产出。近年来,吉林省在白城市镇赉县实施“以稻治涝、以稻治碱”改造项目,破解了吉林西部盐碱地变“米粮川”的三个瓶颈:以水压盐碱洗盐碱,把“不毛之地”改成了良田。可见,18亿亩耕地的“生命红线”之外,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足以成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金钟罩铁布衫”。特别是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时,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而盐碱地是全国耕地极为重要的后备资源。

  耕地保护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耕地保数量、提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个重要抓手。要聚焦影响耕地质量的关键环节,补短板、锻长板,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开展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加强撂荒地治理,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和生产投资,探索有效发展模式,突破我国传统耕地稀缺的自然条件限制,真正实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耕地保护任重道远。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把耕地保护政策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让有限的耕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久泰平)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