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南北小年一过,除夕在望,新年的味道更加浓郁热烈。纷繁多彩、热闹非凡的年俗,总是在大江南北的广袤乡野中最先登场,将过年“氛围感”率先拉满,仿佛在提醒着所有人,年味不仅仅是喜庆的味道,更是家味、故乡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已经成为了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已经成为了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借助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春节更有喜庆味、家国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一年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各种贺岁活动,但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比如,“小年”在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在部分南方地区则是腊月二十四。再比如,北方讲究大年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则多数做年糕和汤圆,寓吉祥如意、全家团圆之兆。但尽管有着内容或者细节差异,春节民俗文化历经岁月洗礼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春节年俗代代相传,传统文化尽显生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时代发展,春节年俗文化也有了新的内涵。比如,随着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电子红包已越来越成为过年“标配”。当前,尽管除旧布新、迎春接福、拜神祭祖等老传统依旧隆重,但“村晚”“村超”“村BA”、年货美食“大集”、非遗技艺展示互动、文旅美景推介等新年俗也越发火热。借助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春节年俗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也让人们有了更多获得感,传统文化也因时代洗礼而更显生命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就现实而言,优秀的民俗文化不仅可以让人明风尚、识礼节,还能够弘扬民族精神,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泥土味”温暖人心,“烟火气”升腾信心。近年来,春节传统习俗大放异彩,这在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力量和不竭动能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气度和中国自信,激励着14亿多中华儿女以新担当新作为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闻乐)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