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不断书写大运河保护新故事 守护中华文明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罗丹 3859853
【地评线】长白时评:不断书写大运河保护新故事 守护中华文明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罗丹 385985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不断书写大运河保护新故事 守护中华文明
2024-06-2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掀开了新篇章、迈上了新征程。10年来,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千年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绵延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水利建设上的非凡智慧与坚定意志,也映射出东方文明在治水科技的领先成就。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5周年。实践表明,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是守护中华文明之需。只有从文化上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才能更好地造福子孙万代,永续利用。

  贯彻新发展理念,大运河文化传承方向进一步明确。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国家顶层设计和沿线各城市的协同努力下,大运河串珠成链,正成为中国大地上一条闪亮的生态景观带、文旅资源带和文化创意长廊。它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荫泽后人,带来持久的滋养,并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提供遗产传承保护的中国智慧与力量。

  大运河文化传承,将中华文明理念付诸实践。新时代大运河保护迈上了新征程,沿线各地积极作为、探索实践。扬州将每年6月22日确定为“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日”,系统推进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聚焦18.25平方公里扬州古城,因地制宜实施“微更新”。山东打造“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成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亮点工程。浙江出台《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注重活化利用运河沿线文化遗存和工业遗存。苏州建设“运河十景”等多元立体展示苏州运河文化。北京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总体框架一体推进……十年来,各地同心协力,不断提高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展示水平和传承活力,构建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守护水脉守护中华文明。穿越2500多年,大运河在今天仍在使用,并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大运河是一条母亲河,它极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运河沿岸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那么大运河就是流动的血脉,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其生态文明价值极其珍贵。可以说,在这条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里,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蕴藏着“何以中国”的深厚智慧。放眼未来,沿岸地区人民同心同向,继续以勤劳和智慧书写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用新的发展成就更加有效地守护中华文明。(久泰平)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