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回信10年后,他们还坚守在这片土地,继续发光发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9月9日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首次提出教育家精神。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庆祝第40个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部署2024年教师节宣传庆祝工作。2024年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广大教师牢记嘱托,坚持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胸怀“国之大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安身立命之基、教育报国之本。15名河北保定学院毕业生自2000年到西部任教,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4年,最根本的动力就是胸怀“国之大者”,把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作始终牢记的职责使命,兢兢业业、矢志不渝,甘当人梯,甘当学生发展铺路石。这就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生动体现,由此再次证明,真正把信仰信念植根于灵魂深处,才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以立德修身来育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是一部无形的教科书,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深远的教育,也是评价教育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践行“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铿锵誓言的黄大年,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扎根太行山30多年的“农民教授”李保国……一位位教师用汗水浇灌学生心灵,展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与责任担当。新征程上,广大教师要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陶冶道德情操,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涵育仁爱之心。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自古以来师道传承的重要精神内核。仁爱之心孕育着教师“诲人不倦”的敬业和奉献、“润己泽人”的无私和博爱、“淡泊名利”的清正和高洁,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有灵魂的教育共同体,使“好教育”得以发生、“好教师”得以诞生,是推动广大教师在与学生的成长共进中坚定立德树人使命、厚植爱教乐教情怀、激发改革创新追求,自觉成为“强国之师”的内驱力和原动力。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就要用仁爱之心教书育人,绘就人民教师的精神底色,将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当作最大荣耀。广大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潜心治学淡泊名利。授业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及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精耕细作,在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上精雕细琢,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知识资源。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用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更好地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铸就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底色与崇高品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教师要充分思考和认识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复杂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崭新使命,切实增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努力培育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贡献,做到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奋力书写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师”答卷。(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