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最后一天。新旧交错间,最是回望时。
回眸2024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可望顺利完成。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总结,新质生产力在中华大地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经济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展现出充沛的动力和活力。
这一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这一年,科技创新的成果遍地开花。从人工智能、大数据到生物技术、新能源,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这一年,传统产业蝶变升级,钢铁、纺织、机械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赛道崛起;未来产业加速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创新捷报频传……向新而行、向上攀登,产业升级步履铿锵。
这一年,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在崇太长江隧道掘进突破3000米,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重大技术装备捷报频传,彰显中国制造实力新提升。
这一年,铁路年发送旅客首超40亿人次,我国航空公司完成的旅客运输量首超7亿人次,快递年业务量首破1500亿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字、一条条日益繁忙的路网,交织成流动中国的亮丽风景。
这一年,从北京车展、上海车展、中国航展等行业会展,到中国品牌博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主题展会,再到进博会、广交会等国际商贸盛会……透过一场场展会,能亲身感受到中国经济的热度与活力。同时,中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了更多外资企业入驻,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
这一年,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China Travel”持续火爆,国际旅行者亲身感受到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行体验,成为国际旅游舞台上的璀璨明珠,“周五下班去中国”也成为国外社交媒体的新热词。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现代化发展成就。
这一年,各地各部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改革向前,民生向暖。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推出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关心关怀“一老一小”,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抓实基层减负,拎好“菜篮子”、扛稳“米袋子”、端稳“果盘子”……桩桩件件,看似是基层小事,却关乎基层民意、基层活力,印证着“人民至上”根本立场,诠释了“一切为了人民”永恒初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奋斗。
2024年,国家首次推出“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广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先进事迹鼓舞和激励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苦干实干,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争当创新主角,“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如一粒粒“创新种子”正在长成“参天大树”。还有,一线产业工人在国际国内技能比赛中摘金夺银、捷报频传,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写下生动注脚。点点星火,汇聚成炬。在不同领域展现着气象万千的时代风采,呈现出蓬勃活力和永恒魅力。
2025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道路上,仍将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我们每个人都是奋斗者,应该坚定必胜信心,敢于拼搏,用一双勤劳的双手缔造美好,酝酿奇迹,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上,开启一段全新的梦想与华章,努力把蓝图变成现实,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