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健康睡眠 远离“困”扰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罗丹 3932543
【地评线】长白时评:健康睡眠 远离“困”扰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罗丹 393254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健康睡眠 远离“困”扰
2025-03-2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每年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2025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睡眠,优先之选”。日前,由中国疾控中心开展调查的《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发布,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在7.06 —7.18小时,睡眠困扰率达48.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00后(18—24岁年龄组)的睡眠困扰率最低。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困扰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不同代际人群睡眠困扰的类型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告别睡眠困扰,让 “睡个好觉”成为每个人的福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追求。

  剖析根源,直面困境。睡眠困扰成因复杂,对于老年人而言,多与其他生理性疾病相伴;青年人的睡眠问题,更多源于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舍不得睡”导致的睡眠拖延;学生群体则因学业负担沉重,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状况。现代人在白天大脑持续高速运转,即便到了睡前,仍会反复思索白天已做之事与明日待办之事,致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不仅会对白天的工作效率造成影响,长期如此,更会损害身体健康。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进入深度睡眠时,脑细胞间隙会扩大60%,脑脊液会如潮汐般冲刷大脑,带走β - 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废物,若这些物质长期堆积,可能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睡眠犹如大脑的“排毒时间”,熬夜者所累积的“睡眠债”,最终可能以记忆力与认知功能的衰退来偿还。解决睡眠问题,刻不容缓。

  精准施策,改善睡眠。针对不同的睡眠困扰成因,唯有采取针对性举措,方能有效摆脱睡眠困境。首先,睡前应努力放松心态,提前梳理并处理好需要思考的事务,避免过度关注睡眠;睡前离开卧室,进行诸如腹式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活动,待产生睡意后再回到床上,营造适宜的睡眠“氛围感”;在药物辅助睡眠方面,务必依据病情及患者个体差异对症用药,谨防药物依赖。中医认为,脐下三寸的下丹田乃元气之根。可平躺闭眼,双手交叠轻按于丹田处,吸气时让腹部缓缓鼓起,呼气时放松腹部。每晚睡前坚持练习5分钟,使意念随呼吸沉入小腹,以引气归元,改善睡眠状况。注重内心调适,获取亲友的情感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舒缓情绪,提升睡眠质量。改善睡眠,因人而异,放松心情,安然入睡。

  健康睡眠,远离“困”扰,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当天,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农工党浙江省委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5“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在浙江杭州正式拉开帷幕,点亮“健康睡眠服务行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睡眠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应善于挖掘传统方法的科学价值,例如导引术中的“睡功”就蕴含着科学机理,“还阳卧”姿势通过拉伸肝经改善植物神经功能,配合腹式呼吸可使迷走神经张力提升25%。医院应积极将“健康睡眠义诊”带到不同企业、园区,为职工提供健康咨询与检查服务;在线上开设睡眠疗愈板块,为难眠者提供助眠歌单。同时,鼓励大众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睡眠故事与心得,传递健康睡眠的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睡眠健康文化氛围。当然,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用人单位要积极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夜间加班时间,尽量运用人工智能替代劳动者的机械性劳动,减轻工作负担。近期,《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专门针对“保障休息休假权益”提出相关举措,通过强化执行监督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明确禁止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这无疑是保障睡眠健康的有力之举。

  健康睡眠,理应成为我们的优先之选,我们理当以温情与敬畏之心对待睡眠。“每天早睡一小时”,让我们共同付诸行动。给予睡眠应有的敬畏,“睡个好觉”将助力我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美好的事业以及更幸福的生活。(殷建光)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